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型飞机知识园地

漫话航空

编辑:驾驶网    来源:驾驶网    2008-09-14    👁3056  

    2003年12月17日,人类纪念了首次动力飞机成功飞行100周年,世界各地的人们举办了各类活动纪念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把世界带人了航空的时代。在回顾20世纪历史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航空是20世纪人类认识自然和改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日趋进步的重要标志。

航空:“载人或不载人飞行器.航空器按构造特点分类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航空器都要克服自身的重力,才能达到升空的目的。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如气球、飞艇利用空气静力升空;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如飞机、直升机则利用空气动力升空。航空按用途分为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

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飞人试验,中世纪的欧洲有人进行过跳塔扑翼飞行,这些尝试都是模仿动物,特别是模仿鸟类的飞行。但人的重量重于空气,这一系列的探索都因掌握不了空气动力而告失败。而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的探索则取得了一些成功。l783年,法国人蒙哥尔费

兄弟发明的热空气气球和查理发明的氢气气球先后升空成功。标志着航空发展的重要成就。其后,飞行方向可调控,性能更优越的飞艇在欧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探索也在深化。在18世纪西方产业革命后,人们开始考虑用内燃机和螺旋桨作为航空器的动力,l852年英国人G.凯利最先制造出早期双翼机可操纵的滑翔机,特别是德国人李林达尔在1891年制造出了可操纵的滑翔机,该机具有像鸟一样的弓形机翼,他用滑翔机进行过2000多次飞行试验。后来他拟在滑翔机上安装蒸气机实现动力飞行,但未能实现,l896年在一次飞行试验中失事身亡,他为航空事业的发展献出智慧和生命。

    航空发展的突破发生在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当天成功地试飞了由他们研制的装有内燃机和螺旋桨的“飞行者”1号载人动力飞机。第一次飞行虽然只飞了36米距离、l2秒钟时间,但却标志着人类已开始掌握了空气动力的规律,能够研制出载人的动力飞机。1908年,莱特兄弟正式接受了美国陆军部的订货并组建了莱特飞机公司,随后签订了在法国建立飞机公司的合同。所以现在人们已公认,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3年12月17日为飞机发明的日子。

    民用航空运输起步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20世纪50年代,喷气客机发明之后,飞机的速度、舒适性、安全性有了大幅度提高,飞机成为人类交通运输方式中发展最快和效率最高的一种交通工具,并日益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现在进行远程旅行,特别是跨国、跨洲的旅行,乘坐飞机已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坐飞机的费用已为普通百姓所能够承受。除军事用途与交通运输外,飞机还被广泛用于邮政、播种、灭虫、护林、施肥除草、摄影、遥感、航测、物探、救护、空中吊挂、消防、人工降雨、水上巡逻、管路巡检、公务警务、空中选线、体育表演等许多方面。除了大型的军民用飞机外,大量的轻型飞机、超轻型飞机、直升机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特别是大量的私人飞机的出现,使普通大众也开始尝试驾机飞行并拥有飞机。特别在国土辽阔的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私人飞机的拥有量已远远超过了军队和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在经济发达国家,飞机正大步走入普通家庭,人们不再把飞机看成神秘的东西,一些飞机的俱乐部、爱好者团体正不断出现。20世纪初,飞机的发明就出自于工匠和普通大众之手,经过100年工业化进程的洗礼,再一次回到了大众的身边,成为买得起,用得起,方便、实用的产品,航空发展开始回报人民大众。中国社会选择了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出现的情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而且必将逐步在中国出现,私人拥有飞机、航空与大众的结合也不会例外。

  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文化生活的丰富,人民大众会发现:航空的发展除了改善了我们的交通工具之外,还成为人类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能证实这一点。比如,很多学校都开展了航空模型的制作活动,从简单的橡筋动力木片模型,到有专门发动机驱动的“电动”模型,以致于围绕航模展开的学校、地区、国家乃至世界级的多类航空模型比赛和竞技,学生们通过参与航模活动,学习了航空知识,掌握了机械、动力、控制和空气动力学的技能,增长了才干。又比如,在世界各地以及国内的不少地方,每年都要举办各种类型的航空博览会、航空展览和飞行表演活动,著名的航展有法国的巴黎航展、英国的范堡罗航展、新加坡的新加坡航展、俄罗斯的莫斯科航展和中国的珠海航展。而各类的飞行表演、飞行竞赛则更是遍及世界各地。我们从电视上、从报纸上、从网上经常能看到有关航展和飞行表演的消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有条件、有兴趣亲身参观航展,观看令人神往的飞行表演。

    航空与大众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了更高水平之后,将显得更加密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航空运动和购买私人飞机将会成为新的时尚。航空运动是人们不满足于观看飞机表演,而更愿意亲身体验一下驾驶飞机飞上蓝天,飞得更高,飞得更快的滋味,所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已经不满足拥有自己的汽车和楼房,还想拥有私人飞机,持有飞行驾照,这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

    航空界通常将l9座以下的民用飞机定义为通用航空飞机,目前中国的通用航空飞机的拥有量不足500架,这与中国辽阔的国土和十几亿的人口是极不相称的,人们预测只要国家对空中交通管制更加开放,中国通用航空飞机的拥有量在几年内将达至4000—6000架,这将是一个十分有潜力的大市场。拥有这么多的通用航空飞机,其中私人拥有量将占大多数,昔日西方那种在高层建筑顶层起降私人飞机和乘着自己的飞机去度假的情景也将会在中国大地上出现。这将大大拉近航空与大众的距离。

当然,对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中国大众,面临的是亲身体验航空运动和拥有私人飞机的机遇,而更多的普遍大众将更多地参与到航空文化的活动中去。参与航空文化活动,包括到各地旅游时,不要忘了参观一下当地的航空博物馆,在一些发达国家都建有相当规模的以陈列实物为主的航空博物馆。我国在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城市也建有陈列实物的航空博物馆。此外,人们将更加关注各类航空展览和飞行表演。现在有关航空发展的图书、期刊、电视节目也很多。它们也能够极大地丰富广大人民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正是为了适应人民大众对航空文化日益了解的需求,我们从航空运动、航空展览、航空博物馆、飞行表演和航空文化专题活动等不同侧面向大众展示航空文化活动对于广大人民大众的无穷的魅力,展现世界发达国家发展航空文化体育事业的成功经历,也为那些喜爱或即将投身于航空文化体育运动的人们提供指导和指南。我们殷切地期盼,能有更多的人认识航空、了解航空、喜爱航空和投身航空,进而促进中国航空事业的更快展.

 

 

 

 

 

 

 

                             中国民航发展概况

    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迎着共和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航事业无论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群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布局、航行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航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支持密不可分,是几代民航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的结果,为祖国蓝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中国民航发展至今主要历经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 。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决定民航局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1962年4月15日,中央决定将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部属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管理。这一时期,民航由于领导体制几经改变,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
    第二阶段(1978年-1987年):
    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民航一定 要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这期间中国民航局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以“中国民航(CAAC)”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下设北京、上海、 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西安)、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或40 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 17架;机场只有79个。1980年,我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全年运输总周转量4.29亿吨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之后,列世界民航第35位。
    第三阶段(1987年-2002年):
    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这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并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也于1989年7月成立。
    在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的同时,在原民航北京管理局、上海管理局、广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西安管理局和沈阳管理局所在地的机场部分基础上,组建了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六个地区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安西关机场(现已迁至咸阳 ,改为西安咸阳机场)和沈阳桃仙机场。六个地区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区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企业,领导管理各民航省(区、市)局和机场。
    航空运输服务保障系统也按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改革。1990年,在原民航各级供油部门的基础上组建了专门从事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业务的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该公司通过设在各机场的分支机构为 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应。属于这类性质的单位还有从事航空器材(飞机、发动机等)进出口业务的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从事全国计算机订票销售系统管理与开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国际结算服务的航空结算中心;以及飞机维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1993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属国务院直属机构。12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20多年中,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200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国际排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令人瞩目的民航大国。
    第四阶段(2002年—— ):
    2002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主要内容有:
    1、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的联合重组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组成为六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
    2、民航政府监管机构改革民航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华北地区管理局、东北地区管理局、华东地区管理局、中南地区管理局、西 南地区管理局、西北地区管理局、新疆管理局)和26个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对民航事务实施监管。
    3、机场实行属地管理按照政企分开、属地管理的原则,对90个机场进行了属地化管理改革,民航总局直接管理的机场下放所在省(区、市)管理,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一并划转;民航总局与地方政府联合管理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属民航总局管理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人员一并划转所在省(区、市)管理。首都机场、西藏自治 区区内的民用机场继续由民航总局管理。2004年7月8日,随着甘肃机场移交地方,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全 面完成,也标志着民航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2004年10月2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首次当选该组织一类理事国。
    2004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通用航空作业7.7万小时。截止2004年底,我国定期航班航线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包括香港、澳门航线) 975条,国际航线225条,境内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33个(不含香港、澳门),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为中心,以省会、旅游城市机场为枢纽,其它城市机场为支干,联结国内127个城市,联结38个国 家80个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民航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至2004年底,中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75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680架,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2004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230亿吨公里(不包 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在国际民航组织188个缔约国中名列第3位。
    新中国民航55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民航发展的 必由之路。当前,民航全行业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如何从加强执政 能力建设,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航快速健康发展的能力入手,以制定民航“十一五”规划 和2020年展望为契机,为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