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汽车安全
⊚  首页 >  安全交流 > 汽车安全 > 

智驾的前提和核心永远是安全

来源:现代快报 中国青年网    2025-04-02    👁30  


  关键性问题缠绕的疑云和困惑,有待权威调查后尽快解开。而这不仅是死者家属所期,也是公众所期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3月29日晚,3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前往安徽池州,在铜陵枞阳高速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并称“车锁未解锁,无法打开车门逃生”,该起事故造成3人身亡。4 月 1 日上午,铜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人员回应称,事件在调查处理中。

  3个年轻的生命瞬间逝去,令人无比痛心。

  网传事故画面显示,当时火势大、蔓延快,整辆车瞬间就被大火吞噬了。这样的场景令人心悸,也让人追问: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这样的惨剧发生?

  现有信息表明,此次事件系智驾状态下遇到施工改道,驾驶员在接管车辆后发生碰撞。根据小米公布的信息,从“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到“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仅2秒钟。而死者家属则质疑小米给出的回应,无法解释车门为何无法打开、车辆和水泥护栏相撞后因为什么原因自燃、智能驾驶切换时间为何只有2秒等一系列问题。显然,这些关键性问题缠绕的疑云和困惑,有待权威调查后尽快解开。而这不仅是死者家属所期,也是公众所期。

  据报道,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燃。推出这一强制标准,是为车上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那么,事发时,事故车辆有无做到“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燃”,也就成为必须搞清楚的事实。

  此外,“车门锁死”之问、“2秒切换”之问,也都是需要重点剖析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驾驶人的安全,关系到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不可绕过。

  近年来,涉及多品牌的电动汽车爆燃事故引发公众担忧。这些事故带有车辆撞击后起火、车门打不开的共性。谁也不希望看到车祸发生,以“技术检讨”的名义,修复技术漏洞,为生命负责,为安全兜底,是核心命题。

  值得反思的是,当下,从厂家到消费者,是否存在对智驾的盲信?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很快,相关领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关于赋能智能驾驶技术提升、提升消费者对智能驾驶信心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追寻技术进步当然是好事,但这个过程中,“安全”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要求,绝不能为了“智能”就不顾安全。

  死者家属表示,曾多次劝告女儿,盲目相信智驾很危险,但女儿却以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加以反驳。事件中,汽车高速行进,驾驶员双手曾长时间完全离开方向盘,且触发轻度分心报警,这些细节所折射的问题实质,耐人寻味。

  实际上,眼下电动汽车的“智能驾驶”多为“智能辅助驾驶”,而这一技术是否已经到了十分成熟的程度是值得考问的。假如有些厂家在宣传智能驾驶时故意模糊概念,使得消费者产生“智能驾驶就是自动驾驶”的误读,后果很可怕。在这个问题上,任何迷信心理、冒进做法都要不得。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