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航海法律法规
⊚  首页 >  法律法规 > 航海法律法规 > 

青岛市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编辑:驾驶网    来源:驾驶网    2012-01-11    👁8201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围绕创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帆船之都、建设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名城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奥运城市品牌优势,加快完善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开拓海内外旅游市场,优化旅游服务环境,积极推动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全年接待海外游客达到8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1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达到373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38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472亿元,增长12%。自2010年以后,每年旅游总收入以高于生产总值增长、高于服务业增长的速度递增,力争到2012年达到720亿元左右,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5%以上。


  二、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一主三辅多组团”的大城市框架,统筹规划,科学整合,加快形成“一城两翼两纵深”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一城”就是在青岛主城区旅游核心圈重点发展高端休闲度假、海上观光、都市观光、购物娱乐等产品。“两翼”就是在东翼的崂山区和即墨市重点发展山林观光、温泉度假、海岛度假、节庆会展、道教和齐文化等产品;在西翼的黄岛区和胶南市重点发展海滨度假、海上旅游、秦汉文化等产品。“两纵深”就是在面向城阳区、李沧区、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等岛城腹地陆域,重点发展大型购物、综合娱乐、山林观光、生态休闲、民俗节庆等旅游产品;在面向沿线海域,发展海岛度假休闲、游艇、海上观光、邮轮等海上旅游产品。

  开展旅游业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我市旅游资源状况,为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规划、宣传促销和项目招商建设等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强旅游规划工作,重点推进青岛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青岛市邮轮经济发展规划、环胶州湾旅游专项规划编制进程,着力解决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总体布局、产品结构等问题,突出休闲度假旅游和海洋旅游特色,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盲目投资,引导旅游经济创新机制、增加效益,又好又快发展。


  三、打造以度假旅游产品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

  整合旅游资源,立足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丰富和完善以度假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发展度假、观光、海上、文化、商务节会、体育健身等六大系列旅游产品,努力实现“九大突破”,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提供丰富优质的旅游产品。

  (一)在加快奥运旅游产品发展上求突破。围绕打造“帆船之都”,完善青岛国际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以下简称奥帆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快奥运博物馆、渔人码头、酒吧一条街等工程建设;举办好克利伯帆船赛等顶级帆船赛事以及各类国内外帆船比赛和游客帆船体验活动,普及青少年帆船运动;重点发展游艇、邮轮、休闲度假、会展、大型海上实景演艺、特色婚庆等产品,推动奥帆中心争创国家5A级景区,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滨海旅游休闲示范区。

  (二)在加快度假旅游发展上求突破。加快推进港中旅青岛海泉湾、石老人休闲健身区、唐岛湾游艇会等度假酒店、休闲娱乐、理疗康体、会展影视旅游项目建设,尽快在凤凰岛、瑯琊台、石老人、鳌山湾等沿海区域建设一批类似于港中旅青岛海泉湾规模的度假单元,到2012年初步形成青岛主城区、西海岸、新东部三大度假旅游集群。

  (三)在加快节会旅游发展上求突破。进一步做好做大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青岛)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航海博览会、中国(青岛)亚太旅游博览会、中国海洋旅游文化节等特色节会;举办好海军建军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中国海洋旅游论坛等,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在加快海上旅游发展上求突破。在全面保护胶州湾水域及环湾区域湿地、岸线、滩涂、河道和城市风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海上旅游设施,建设青岛湾、浮山湾、唐岛湾海上旅游码头,完善灵山岛、斋堂岛、竹岔岛、龙门顶陆岛交通码头的旅游靠泊服务功能;在包装宣传银海至薛家岛海上欢乐巴士航线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海上旅游航线;推进建设一批游艇俱乐部;加快发展水陆两用观光巴士项目,整治码头周边环境;增强奥帆中心旅游功能,建设一流的国际邮轮码头,2009年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接待能力,力争邮轮停靠;规划改造青岛港老港区,建设国际标准的客运和邮轮专用码头;积极与世界知名邮轮公司接洽商谈,打造国际知名的邮轮停靠港。

  (五)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上求突破。加快五市和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统一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力求“一村一品”,避免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推动乡村旅游示范点、强镇、特色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整合大泽山、鹤山、大珠山、小珠山、虎山、丹山等山林资源,发展乡村生态健身游。2009年打造6-8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到2012年力争达到60个左右,全面推动我市城乡旅游互动,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繁荣城乡消费市场。

  (六)在丰富夜间和冬季旅游产品上求突破。加快推进建设极地海洋世界三期、宝龙广场、青岛海上嘉年华等一批适应游客晚间和冬季旅游需求的项目;在包装宣传“蔚蓝青岛”节目的基础上,再重点培育奥帆中心海上实景演艺、港中旅海泉湾大型演艺等有固定场所的演出活动,挖掘崂山故事等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演出题材,打造青岛文艺演出品牌;组织评选特色美食、特色小吃,培育地方特色餐饮品牌。2012年前完善和建设10条旅游特色街;其中,2009年加快建设红酒坊、海鲜街、极地海洋世界酒吧一条街、奥帆中心渔人码头及情人坝等5条休闲旅游特色街,营造夜间旅游氛围。

  (七)在推进购物旅游和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上求突破。建设和完善一批购物商场、购物街区,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培育有规模、有特色的商业集团,积极发展国际工艺品城和海信广场等精品购物游、特色购物游、休闲购物游;在崂山、即墨、李沧、城阳等旅游区周围,积极发展旅游商贸购物市场、小商品市场和特色商品市场。推动开发一批有青岛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推动旅游区(点)开发标志性旅游纪念品;自2009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

  (八)在促进工业旅游发展上求突破。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传承、弘扬我市工业文明成果。2009年对老工业区工业旅游资源特别是被列入搬迁名单的老企业进行抢救性调研,提出保护开发意见;在成功发展青啤博物馆、海尔工业园、青岛贝雕厂等工业旅游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建设葡萄酒博物馆和机车博物馆等有价值、有市场影响力的工业旅游产品;力争到2012年形成啤酒、葡萄酒、家电、港口、机车等系列工业旅游产品。

  (九)在加强文化旅游发展上求突破。总结典型,推广经验,整合特色城市风貌、特色建筑等,发展欧陆风情建筑文化游;整合海滨旅游资源,发展婚庆文化游;整合太清宫、湛山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宗教载体,发展宗教文化游;整合康有为、老舍等名人故居资源,发展文化名人寻迹游;整合中共青岛支部旧址、海军博物馆等,发展红色文化游;整合青啤博物馆、青岛啤酒城、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发展啤酒文化游;整合海底世界、极地海洋世界和部分对游客开放的海洋院所等,发展海洋文化游。


  四、加快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拉动旅游市场投资

  目前,全市共有在建、待建项目51个,总投资623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1个,总投资约444亿元,包括港中旅海泉湾、温泉阳光度假城等休闲度假项目6个,宝龙广场、崂山区中心广场等购物娱乐项目12个,海军博物馆、少海新城南湖景观等观光项目7个,喜来登大酒店、海景凯悦大酒店等高星级酒店项目16个;待建项目10个,总投资179亿元。

  要继续遵循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模的标准,严格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要求,突出重点区域、突出特色,引进和建设旅游大项目。

  2009年,力争极地海洋世界二期、唐岛湾滨海休闲广场、奥帆博物馆、极地海洋吧、万达酒店等14个在建项目年底前完工,总投资额75亿元。积极推进10个待建项目年内开工,力争6月底前银沙滩旅游度假项目、海上演艺项目、红酒坊特色街4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1045亿元;力争年底前青岛海上嘉年华、唐岛湾游艇会、太平洋奥特莱斯、半岛酒店、四季酒店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742亿元,2012年前完工。

  积极引进一批新项目。加大招商力度,争取总投资300亿元的20个在谈项目有实质性进展。


  五、积极争创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完善城市旅游设施

  立足于创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帆船之都、建设国家滨海旅游休闲示范区的发展要求,加快完善城市旅游基础功能。

  (一)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满足构建旅游大格局需求。加快推进滨海公路南段一期、铁路青岛北站和轨道交通一期、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青岛海湾大桥、青岛海底隧道、胶州湾高速公路市区段拓宽改造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形成包括铁路、航空、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地铁等在内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满足构建旅游发展大格局需求。

  (二)完善集散服务功能。结合城市客运和游客需要,2009年提出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增设双层旅游观光巴士方案,力争2010年前完成。

  (三)完善旅游咨询、网络营销功能。在初步建立起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展示系统(DMS)。

  (四)完善旅游导识功能。力争2010年前在市内高速公路和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主要干道两侧设置旅游景区点导向牌,主要旅游线路增设导游灯箱地图,为游客出游提供便利。

  (五)完善城市旅游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结合城市规划,通过新建、扩建和升级改造,使全市主要景区和游客集散地公厕达到三星级以上;根据《青岛市主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加大停车场建设投资力度,逐步缓解旅游旺季停车难问题。

  (六)完善无障碍设施,打造无障碍城市旅游环境。加强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新建旅游景区(点)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已有旅游景区(点)逐步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到2012年,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无障碍设施改造率达到80%;科技馆、博物馆等其他旅游景区(点)无障碍设施改造率达到70%。

  (七)推进联动创优工作。加快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力争2012年前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八)增加口岸通达能力。增加通往日韩、港澳台、东南亚的直航包机;积极争取开通欧美特别是德国游客来华经停青岛或直航青岛航线;力争增加通往我国主要城市特别是华中、西北地区的客运列车班次,吸引海内外旅游客源。


  六、加大市场促销力度,拉动旅游市场消费

  充分利用奥运效应,以建立国际化重点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重点扩大海外旅游市场,拉动促进国内旅游市场。通过扩大国内外合作、强化媒体宣传、策划强有力的促销活动等手段,借势借力进行旅游宣传促销。

  (一)细分市场,突出重点,实现海内外旅游市场双突破。力争到2012年,海外客源国家和地区由现在的40个左右扩展到50个左右;游客平均停留天数达到36天左右。

  在海外市场,重点加大日韩、港澳台、东南亚和俄罗斯等近程市场促销,积极拓展欧美等远程市场。2009年,针对金融危机影响,抓住青岛-台湾直航包机机遇,加大台湾市场促销力度;加强日韩市场促销,防止日韩市场有较大滑坡,确保2010年后有较大发展;加大对德国、俄罗斯海滨度假客源市场的开发,推动航空公司、旅行社联合,积极推动实现青岛-俄罗斯包机直航。

  在国内市场,加大促销力度,全面深度开发,到2012年力争国内游客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2009年重点开发国内旅游“八大市场”,大力拉动内需。深度开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都市圈和山东市场;积极开发华中、西南、西北及东北等四大潜力市场;举办好“山东人游青岛”、“青岛人游青岛”和“生态旅游年”活动,积极开发与节假日调整相适应的旅游产品,培育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消费热点,活跃国内旅游市场,拉动内需消费。

  (二)多措并举,加强合作,提高城市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发挥城市整体形象的宣传效应,联合进行城市形象、旅游、招商、重大节会、综合展览“五位一体”促销,借助重大对外宣传活动,扩大城市对外影响;发挥媒体宣传效应,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宣传青岛旅游形象;发挥知名企业品牌效应,利用青啤、海尔等知名品牌企业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加强国内外合作,特别在海外市场,争取每年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机构和观光协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形成比较完善的国际化旅游营销网络。


  七、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借助奥运服务模式,与国际服务标准接轨,提高全行业服务质量;综合执法,齐抓共管,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树立国际化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

  (一)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住宿、餐饮、交通、旅游景区(点)、购物、娱乐、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提升涉旅窗口行业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在全市窗口行业积极开展创建服务名牌活动,大力培育服务名牌,对达不到相应等级标准的企业,给予取消或降低星级资格。引入奥运服务标准,推进窗口行业国际化标准体系建设,形成旅游企业诚信评估、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和旅游市场淘汰机制,全面提供优质诚信服务。

  (二)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各部门联合执法,强化完善旅游专业执法队伍,重点整治和规范住宿、餐饮、交通、旅游景区(点)、购物、娱乐等涉旅市场,切实做好社会治安、旅游安全、卫生监督和防疫、价格监督检查、紧急救援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加强黄金周和旅游旺季的专项检查,重点解决“黑车”、“黑社”、“野导”和强买强卖、价格欺诈等问题;提高旅游投诉处理效率,确保处结率96%以上,建立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秩序;力争年内出台青岛市旅游管理条例。

  (三)建立旅游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各类旅游应急预案,建立覆盖全行业并与相关部门、行业联动的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预防、报告、检查、保险、救援、应急处理等制度,营造安全有序、诚信和谐的良好环境。

  (四)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制订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库,建立和培育旅游人才市场;逐步形成以在青旅游院校、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和专门培训机构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强化考前、岗前、年审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导游人员整体素质。


  八、加大行业扶持力度,促进旅游业做大做强

  (一)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借鉴国内旅游先进城市管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健全旅游工作领导机制,将旅游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推进,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作用。

  (二)加大旅游促销资金和政策支持。在青岛市设立旅游形象宣传经费的基础上,各区市政府要设立旅游宣传促销专项经费。按照创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求,2010年至2012年逐年增加市级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旅游海外促销和招商引资活动,纳入外事和招商序列,享受相关政策。

  (三)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扶持政策。对投资规模大、有特色、填补市旅游产品空白、对我市旅游业拉动作用大的旅游项目,列入青岛市重点旅游项目,优先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金融政策支持;对其中遇到资金困难的项目,可缓缴或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四)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一批海内外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培育一批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扶持一批品牌工业企业孵化名牌旅游企业,发展具有带动能力的龙头旅游集团,推动旅游产业升级换代。重点支持青岛城投旅游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整合完善奥帆中心旅游功能和元素,逐步发展成旅游龙头企业;扶持青啤集团等品牌企业投资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产业,推动旅游行业壮大规模、提升品质。

  (五)积极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要带头落实国家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相对集中在“五一”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前后安排带薪休假,培育形成新的旅游热点。鼓励支持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修学旅游、奖励旅游,拉动旅游消费。

  (六)实施委托旅行社代办公务差旅服务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差旅等公务活动可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旅行社代理有关会议、交通、食宿、考察等事项。

  (七)鼓励旅行社等企业引进更多国内外客源。发挥旅游企业在客源组织中的作用,对我市接待人数、营业收入、税收等指标突出的国际和国内旅行社,综合指标进入全国百强的国际和国内旅行社,以及向我市输送大量客源的海内外旅行社、来青停靠国际邮轮公司、新开来青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等,给予适当奖励。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