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教授专题[视频]讲座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趋势

编辑:驾驶网    来源:叶盛基    2022-01-07    👁5126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逆势猛增。踏入新的一年,中汽协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突破500万辆。

岁末年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在第十五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论坛上,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和趋势做了三方面的阐述。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实施低碳减排战略,全球积极推动汽车电动化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2016年4月国际社会正式签署《巴黎协定》。多个国家做出碳中和、碳达峰的承诺并开展相应行动,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了“力争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汽车电动化是实现《巴黎协定》减排目标的一项主要措施,部分国家正式或非正式的宣布了燃油车禁售计划。

中国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中国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从构建工作机制而言,201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参加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地方相继成立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工作推进机制。这项工作机制的构建,对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二,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体系。中国新能源汽车陆续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制定实施体系化标准,各地政府结合实际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构建了涵盖研发、投资管理、生产准入、市场监管、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推广使用、安全监管等全球范围最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体系。

近两年,又陆续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政策体系,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产销规模全球领先,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新阶段

从时间阶段看,2009-2015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推动时期,补贴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16-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过导入期、成长期并进入快速增长期,已由“政策驱动”为主转向“市场驱动”。截止到2021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达到300万辆,同比累计增长超过16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1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0%,这样发展的速度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达到500万辆。这样的数据也是令人欣喜的。

动力电池水平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全球领先

从几个数据来看,一是主流纯电动乘用车电耗降低至12.5kWh/100km,续航里程提升到400km以上,系统能量密度最高达194.12Wh/kg,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二是2020年中国厂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2021年1-11月中国国内电池装车量接近130GWh,同比累计上升超过150%,这也是与整车销量的大幅提升相对应的。

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关键技术取得长足进步

电机功率、功率密度、最高转速等关键指标不断突破。电机功率密度从2011年的2.7kW/kg左右提升至目前的4.5kW/kg以上,转速从5000rpm到16000rpm甚至更高,电机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出台积极扶持政策,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步入快车道

氢燃料电池(在港口、物流园等相对封闭和固定路线场景,中长途、高载重运输场景)具有突出优势。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随着产业补贴“新政” 落地,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网联化和智能化技术融合突破,产品持续创新

软件定义汽车形成行业共识,汽车与ICT企业加深融合,推动智能座舱、环境感知、车路协同等领域技术研发,以及智能汽车加速产业化。这也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加快“单车智能+网联赋能”推广应用,在高级别辅助驾驶应用、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中央计算平台等领域均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水平产品。

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推进公共领域充电网络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充电联盟内成员单位累计公共充电桩接近100万台,私人专属桩达130万台。中国公共充电设施规模占比接近全球60%,公共快充设施占比达到全球50%,月度充换电电量跃上15亿度台阶,预计全年将超过130亿度。中国高速城际快充设施总数量已经超过1万余台,高速公路覆盖率已超过35%,覆盖省级行政区27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区域高速已经实现全面覆盖。

多元化能源补给,快充、慢充和车电分离相结合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新能源换电站保有量接近1200座。从换电运营商来看,拥有换电站数量最多的是蔚来汽车,达到700座,其次是奥动新能源和伯坦科技。从换电站分布来看,北京、广东以及东部沿海省份居多。在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的大趋势下,换电模式的市场空间逐步展现。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变革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迎来产业形态变革——

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

为更好地实施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能源转型是关键,政策引导是保障。把握先发优势,明确发展方向,聚集优势资源,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加速汽车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中国标准智能汽车,建设智能汽车强国。

产业形态加速变革,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测试评价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二是持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强化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生态链条日趋完善,能源结构变革加速推进

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由整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第二,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

第三,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特征。

消费需求快速升级,汽车变为移动的智能终端

电驱动带来的驾乘愉悦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同时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用,汽车变为移动的智能终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向体验愉悦化、信息泛在化、享用智慧化三个方面转变。热销新能源产品呈现出“极化”特点,新能源市场化发展的基础在夯实、速度在加快。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正经历着产业的变革,也迎来以下几点发展趋势——

不断创新发展,加快汽车电动化进程

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抓手,推动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实现低成本、高性能、高安全性、长寿命、宽温度适应性、快速充电性能6个层面的均衡优化。构建和优化架构平台,重点突破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电子电器系统、通用部件等基础研究和试验验证。协同推进充/换电互补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便利性。探索多样化技术方案,满足多元化乘用车市场需求,加速商用车电动化转型进程。

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成为产业发展新特征

汽车和新兴技术领域加速融合发展,汽车、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界协同、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随着产品形态加速演变,分工模式不断创新,车辆、基础设施、运营平台将智能互联和互联共享,汽车工业真正发生着革命性变化。

绿色低碳发展,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

汽车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行业必然肩负着降低碳排放的责任。通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零部件和其他材料生产制造和回收利用过程的低碳化,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排放。

通过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低碳化、材料供应低碳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交通出行低碳化,推动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多方协同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回收再利用

一是从行业层面,发挥平台作用,建立良性回收利用体系:加快行业团体标准制定,完善标准政策体系;规范行业统计口径,构建第三方评估交易平台,共享信息及资源,破解全产业链回收利用难题;加大行业宣传力度,夯实公共环保理念。

二是从企业层面,加强产业链协作,创新商业模式,加快电池回收利用落地。积极发挥产业链主体优势,评估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效益,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场景和潜在市场;拓展电池回收利用渠道,打通产业链供需侧信息屏障。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